本期提要
三年级女儿是班长,在学校很能干、又乐意帮助同学,到家却一定要妈妈喂饭才愿意吃。怎么办呢?专家支招:孩子毕竟是孩子,她终归不是大人,要尊重孩子的内在感觉。只要大人不担心,她一定会变的。
郭老师:
我的女儿今年三年级,是她们班上的班长,老师们都夸奖女儿很能干、又乐意帮助同学,真是一个孩子。可是有一件事,我总觉得难以启齿,就是我的女儿都这么大了,还一定要我喂饭才愿意吃。自己的书包、房间也从来都不肯收拾,在学校和在家里完全是两个人。
有一次我很认真地找女儿聊这件事,她却一句话也不肯说,只是默默擦眼泪,我也问不出来原因。如果我一生气真的不喂她饭,她就真的什么都不吃。我怕她身体不健康,只好妥协。
我很疑惑,为什么女儿一方面是能干的小班长,一方面却都不肯自己动手吃饭呢。我也不愿意去问老师,怕老师知道后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我该怎么办?
我该怎么办呢,请您帮帮我吧。不胜感激!
2015年2月8日
晓晓妈妈
晓晓妈妈您好:
通过您的来信,我看到了您的孩子非常的懂事、可爱,真为您开心。
在学校表现比较好的孩子,可以说,社会化程度会比同龄人好。会体察别人的感受,知道老师想什么,自己该做什么,不那么以自我为中心,并且通常都是女孩子。所以,小学里的三道杠两道杠也大都是女生。
这样的孩子,能帮老师做事、操心。老师当然喜欢。而通过做这些,孩子也会感到价值实现。可以说,我们的学校进一步强化了孩子身上的这些特点,而孩子也因懂事而获益。
但孩子毕竟是孩子,她终归不是大人。到了家,再没有别人的眼睛时,她就会彻底放松。当然,也不能说她是做回了自己,不能这么简单分裂地看待人。可以说,在学校,她是社会化(或许有点提前,中国的孩子都提前了)的那个自己,在家里,她依然是妈妈的宝宝,她需要感受妈妈的爱和娇宠。而您所担心的,是三年级的孩子还需要妈妈喂饭,好像不符合她的实际年龄或许。我觉得,可以从象征意义上理解一下,孩子这是在请妈妈宠爱自己。或许她在学校做的有点多了?
在您说孩子后,孩子伤心地掉眼泪。这一幕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一幕。从小到大,我一直是班干部,但在家都是跟我妈对着干。我那当小学老师的娘亲,一直说我倔、不听话。有一次,刚跟舅舅结婚的舅妈来家里,给我梳头,对我妈说,“这个孩子的头发真细真软,是个听话的孩子。”听到这话我眼泪哗哗就下来了,而当时舅妈和我妈聊得很欢,完全没觉察我的翻江倒海。其实,舅妈是个大粗人,很不入我童年的法眼。但那句话不知怎的戳中了我,不然,过去了四十年,这一幕依旧清晰可见。当时窗外的阳光照进来,我假装眯了眼,抬手顺势把眼泪擦了。
而您的孩子,当伤心的时候,是在读取心中的哪部分呢?如我一样,是冤枉和委屈吗?孩子虽小,内在感觉常比大人还丰富,只不过她不会用语言清晰表达自己的感受,她还没有学会命名。大人要尊重孩子的内在感觉。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当你在读取内在感觉时,就是在触碰自己,了解自己。而这是我们教育中最缺的部分。
对于孩子家和学校截然相反的表现,家长不必纠结,也不必强化。不用夸她在学校多么懂事,在家多么幼稚。这是她目前的状态,只要大人不担心,她一定会变的。人格的发育过程,就是在各种两极之间,不断找新的平衡,请趋向中庸的过程。
2015年2月11日
小屋主人:郭骅
——网易教育频道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张雅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