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提要
童童上小学二年级,成绩中等,不但对学习没兴趣,还觉得上学很痛苦,用他的话说就是,上学无聊,午饭难吃,回家就是被妈妈盯着写作业,生活一点乐趣都没有。
老师:您好!
童童上小学二年级,有次送他到校门口,他说又要进那扇痛苦之门了。我问他上学哪里痛苦了,他说上课无聊,午饭难吃,放学回家还要写作业,等我下班回家还要盯着他做作业,每天都这样,生活一点乐趣都没有。
我听了很难受,他的数学和英语的成绩在中等,语文差点,经常考个合格。平时周末我们一直带他出去玩,想调节一下他学习的苦闷。可孩子往往每到周日晚上想到周一要上学就是一副无精打采的神情,搞得我也很郁闷。有什么办法能让学习变得快乐起来吗?
一位着急的妈妈
专家分析:
与幼儿园相比,小学对孩子来说限制太多乐趣很少——每天大部分时间要做的就是规规矩矩地坐在教室里,被动地接受老师填鸭式的灌输,剩下的时间还得奋战于作业中,对此,很多孩子是不适应的。相比于游戏活动而言,学习的过程是枯燥、乏味的,若是学习活动再不具吸引力,可想而知,孩子怎么对学习感兴趣呢?
研究表明,孩子越小,外部因素对孩子学业的影响越大。之后随着年龄增长,孩子才会慢慢从内寻找动因和推力。如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父母的及时反馈、合理的奖赏、老师的夸奖、同伴之间适当的竞争等都可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只有到中高年级,孩子才可能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直至五六年级,孩子才可能形成长远的寻求自我发展的内部动机、能自动自发地学习。
可见,对于小学低中年级的孩子,特别是刚上小学的孩子(这时的孩子还处于他律阶段)来说,需要父母多一些积极引导和督促,如:
1、通过父母的陪伴向孩子传递父母积极关注的态度。有的家长美其名曰盯着孩子做作业,闷着头玩手机,却要求孩子字迹工整、态度端正,相信这种情况下的孩子对父母手中手机的兴趣会比对课本、学习的兴趣大得多。
2、鼓励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如按时、自觉、认真地完成作业。帮助孩子明确学习的目的,并使自己的活动服从这一个目的,有助于孩子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锻炼孩子的意志,这对孩子个性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3、孩子遇到问题时引导孩子寻找方式解决,激发孩子挑战勇于困难、不惧难题。一位家长抱怨说,小学的东西都还给老师了,孩子一二年级的东西自己还能给他辅导辅导,三四年级就已经看不懂了。孩子有问题,自己根本不知道怎么帮他。
其实父母的作用不是给出问题的答案,而是引导孩子思考,寻找解决的办法。如,孩子遇到难题了,父母不妨让孩子讲一下自己的思路,并翻阅一下课本,回想一下老师是怎么解决的,可能在阐述自己思路的过程中,孩子就突然茅塞顿开了。
4、帮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乐趣、获得成就感。很多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大都是觉得所学东西没有多大用处,或与自己的生活没有多大关系,父母不妨帮孩子找到他的兴趣点,如一开始学拼音,孩子觉得没有意思,父母不妨给孩子买一些简单的注音故事,让孩子通过拼读拼音自己完成读故事的过程,从而激发孩子的兴趣。
5、在孩子遇到问题时,及时与老师沟通,有助于有效解决孩子问题。孩子对于自己喜欢的老师会更加尊重和依恋,也更愿意遵从老师的引导,好好学习。老师对孩子好坏会影响孩子对学习的态度。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父母关注的重点不应是孩子的成绩,而应放在如何引导孩子认识学习的意义、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帮助孩子掌握恰当的学习策略等方面,所有这些因素都将影响孩子的学业水平、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总之,父母应该引导孩子,去与“学习”这东西更和谐、更快乐地相处。
2015年11月15日
本期专家:罗静博士
——网易教育频道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