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提要
9岁男孩子,从6岁第一次开始偷拿家里的钱,后来又发生过两次,打过骂过,每次也都会跟他讲道理,但孩子都没有改,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做才能让孩子改掉呢?
我是一个九岁男孩的妈妈,他还有一个弟弟,两岁。我们家里的人包括:爸爸(经常不在家),妈妈,爷爷奶奶,姑姑。孩子从6岁第一次开始偷拿家里的家里的钱(我让他爷爷给他买葫芦丝,把钱放到饭桌上,爷爷没有拿,他就顺势拿走了),我对他的惩罚就是把手剁掉,最后他求饶,说永不再犯。但这两三年又发生过两次,其中一次和第一次的惩罚方式一样,另外一次则是晚上把他带到一个他没有去过的地方,把他放那。
前段他的压岁钱我放在包里,准备他有用的时候或者每周给他5元的零花钱,但昨天发现少了200多,这么多可能不是一天拿的,昨天用皮带把他揍一顿。
今天中午他又偷偷的拿了他姑姑300元(花了200元买玩具,自己要了一份,分给别的孩子一份,他给我解释说上次他拿钱,别的小孩不相信是他自己的,他又拿出去是想证明给别人看,他上次不是偷拿家里的),刚开始死不承认,后来在我平心静气的引导下才承认。他爸爸在外地听说家里少钱了,说了一句:败家子,拉到街上让车压死算了,我平静的转述了一下,他没有表现的特别惊慌,而是像大人一样挠挠头,表示发愁。我表达的意见是你犯错了,我也救不了你。他也表示不恨我们,是他自己犯错了,只想这是一场梦……
昨天刚刚打过,今天又犯了,我想不能再打了,但又苦于没有解决的办法,请指点,万分感谢!
孩子偷钱,表层看来是因为他们需要钱或是品行问题。但是孩子需要钱来做什么呢?孩子为什么要采用“偷”的方式来获取需要的钱呢?
孩子偷钱行为背后有很多很多种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缺乏被认同,为在群体中赢得更多的好感和尊重,获得群体归属与认同感。比如,孩子因调皮或学习不好,不被家长和老师认同。越缺乏被认同的孩子,内心越渴望被认同,孩子在正常的情况下不能获得被认同,也没有群体归宿感,会通过金钱或什么东西来讨好同伴,以获取被尊重,被认同。
2、父母过多的忽略孩子,孩子会做一些父母不接受的事情,来用“叛逆”和“问题”吸引父母的眼球来关注自己;
3、孩子感觉生活中缺乏乐趣与价值感,沉溺于某件不良嗜好中,这种不良嗜好,需要一定的金钱来维持。如过度迷恋网络游戏中;
4、孩子在家庭里感觉压抑,生活中缺乏玩伴,以金钱来寻求伙伴与自己玩耍,同时逃避家庭内的压抑。
5、合理需求不被满足。无论合理与否,父母不认同的就拒绝满足。
无论以上何种原因,背后都隐藏着家庭教育问题、亲子关系不良、孩子内心缺乏被认同等问题。想要让孩子改善行为,父母要做的不仅仅是教导孩子行为规范,与此同时,必须注意到孩子在产生这种行为的时候,内在的情感和心理需求。如果忽略孩子的内在需求,仅仅规范孩子行为,就可能导致上述母亲所面临的境况重现。父母可以从以方面做起。
第一: 明确了孩子把钱用在什么地方,可以从中知道孩子内在的情感和心理需求。
从你描述中“今天中午他又偷偷的拿了他姑姑300元(花了200元买玩具,自己要了一份,分给别的孩子一份,他给我解释说上次他拿钱,别的小孩不相信是他自己的,他又拿出去是想证明给别人看,他上次不是偷拿家里的。”这反映出孩子希望以此证明自己的能力或胆识,希望有伙伴陪同自己玩耍,获取同伴的认同,同时表明孩子缺乏被认同。反思一下在我们日常的教育中,作为家长给孩子提供了什么样的家庭成长环境?对孩子有认同吗?孩子的被认同缺失感来自哪里?如何协助孩子建立自我认同?
第二、即便是一个行为不恰当的孩子,依然需要被爱、被理解、甚至被保护
明确是为了改善行为还是为了惩罚。孩子偷钱,很多父母头疼到打孩子,一次不行两次不行,结果孩子更加反叛,不仅仅偷钱的行为不改,反叛的状态不断升级、甚至以自杀相胁,同时亲子关系更加僵化甚至恶化。对结果的惩罚,并不能改善孩子的不良行为。
第三、改善亲子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和孩子深谈如何和周边的同学朋友建立真正的友谊,以及如何真正赢得他人的尊重感。当然,如果父母都不知道自己如何在人群中赢得尊重感,就很难教孩子,因此,父母需要在这个部分进行自我学习。
理解并愿意满足孩子的内在需求,继而给与他一定的行为权利,再分享成人世界的价值观,同时对价值观外的行为进行约束。
这几个步骤,不仅仅在帮助孩子改变偷钱的坏习惯,同时在其他不恰当行为的修正中,都有很好的帮助。
没有绝对不好的孩子,因为未成年孩子们的行为习性都没有最后的定性;但孩子的行为有对错,根据不同的内在需求,引导他们恰当的方式进行满足,这对于家长来说,是需要学习的一门很重要的功课。
2015年5月4日
本期专家:韩美龄
——网易教育频道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