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网易教育频道独家约稿 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
长久以来,孩子在父母们心中,都是个智商仅类于小猫小狗的家伙——莫名其妙,无理取闹,随时可能失去控制。这种观念,造成了亲子间极大的不平等和不信任。而平等、爱和信任,则是新父母在亲子关系中,应该学会的第一课。越快越好!
“不要觉得孩子烦。当你烦一个孩子时,Ta会知道的。”这是我所认识的一个朋友说过的话。我一直记得。
孩子对于爱的感知,的确无法比拟的。谁对他们好,他们不用看,不用想,只用皮肤就能感觉得到。还在襁褓之中的时候,他们便依靠鼻子,记住妈妈独有的味道。在生命最初的日子里,他们不需要思考,就能知道谁是最值得信赖的人。
我记得,曾经有一次,身体不舒服,情绪也不太好。于是把我女儿——刚半岁多的开心放在她自己的小床里,说,妈妈今天生病了,不能总抱着开心,不然就要把病传染给你了。所以,开心要乖,妈妈不走远,好吗?开心那天出奇的乖,一点也没有哭闹,自己在小床里咿咿呀呀,最后自己睡着了。孩子懂的比我们所认为的更多,孩子爱的也比我们所知道的更深。
孩子们就是爱本身。他们用整个身心去感受这个全新的世界。他们会吸纳身边的人们给予她的一切,所有好的,以及坏的。我们如何应对孩子,孩子就将如何应对这个世界。
在这种意义上说,我们都是爱的守望者。
不是问题,是孩子的“成长痛”
孩子是百分百在爱着父母,和身边的一切。而很多的父母,只爱孩子的一部分。
这些父母们,会主观设定一个区域,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孩子可以的行为,一部分是孩子不可以的行为。可以的行为包括微笑的、甜蜜的、听话的、整洁的等等,不可以的则包括脆弱的、害怕的、恐惧的、退缩的、内向的、无理取闹的、蛮横的等等。他们会认为,不可以的范畴内,都是问题。都是不能接受的。并且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会为这些问题而烦恼。
其实,当孩子出现“问题”行为的时候,他们的生命处于某种不平衡的状态。我们称之为向上的不平衡。为了使生命恢复到平衡状态,孩子需要某种释放、宣泄,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潜在地需求帮助或者支持。由此,这个孩子产生了一种渴求。当孩子的渴求得到了恰当的满足,孩子便会完成一次丰满和成长。
所以,对于那些孩子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我们称之为成长痛,而不是真的问题。没有这些痛,孩子不会健康长大。你所担忧的99%不是真“问题”;它们不过是孩子成长的信号。
譬如,当家长发现孩子突然不乖了各种问题重重的时候,其实正是孩子的自我意识觉醒,懂得区分“你”和“我”,发现自己原来和妈妈并非同一个人。只是此时的他们,还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新的自己,于是充满了惊喜以及焦虑,渴求着认同,希翼着外界的支持。
中国有句老话,缺什么补什么。身体需求信号明显,就好补;心理需求的信号常常不能被识别,甚至有些要过一段时间才能看到,那怎么办?一个好方法就是:如果孩子的一些行为总是反复出现,你就需要去研究背后的需求了。譬如粘妈妈,不是孩子不懂事了,而是需要你跟她更靠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