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能读懂孩子的“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本身
对父母而言,不是要不要去读懂孩子的问题,而是如何读懂孩子的问题。如果你不能读懂孩子成长中会面临的问题,那么你极有可能成为孩子成长道路的问题本身。
我曾经在公交车上听过一位母亲跟自己女儿的对话。很普通的母女间的争吵。几乎在每个家庭都有过的。女儿抱怨母亲逼她学不喜欢的一门特长,而且还逼她去参加一个相关的考试。
“这回肯定考砸了,都怪你!”女儿嘟囔着说。
“你不要总是怪别人,我还不是为你好?”妈妈一脸严肃地回应道。
“你根本就不了解我,你根本就不尊重人!非要逼我来参加这个什么破考试!”女儿明显有些激动。
“那个考试有那么难吗?你总怪这个怪那个!就这么点小挫折你都承受不了。要怪只能怪你心理素质不好!”
……
我听得心里一紧。眼见着女孩被妈妈逼到了一个不能喘息的份儿上,一赌气在公交停下的功夫,跑下了公交车。妈妈则慌慌忙忙紧随其后,一脸的怨怼。
很明显,这位妈妈不仅不懂得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的心理,只是一味逼孩子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儿,为孩子做决定,而且完全不懂得沟通的技巧,让孩子连情绪抒发的机会都没有。
类似这种粗暴的对待孩子的方式,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尤其是中国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导致父母们不停地拿自己的期许去捆绑孩子的人生,完全不知道,也不管孩子内心到底在想什么。
有一个单亲父亲,曾经带着自己正在读小学的孩子过来找我咨询。这个孩子特别调皮,经常在学校里惹事。每次
每次把孩子从学校领回家,他都要揍孩子一顿。可是完全没用。他给自己孩子几乎下了定论:如果您再帮不了我,这孩子真没救了,我也没辙了,真的皮了。
我将孩子单独留下。没有跟他提任何他在学校里的坏行为,而是跟他聊起了家常。我问他都喜欢些什么,都有怎样的朋友。
孩子显得有些意外。显然从没有人跟他这样聊过天。他的性格其实挺外向。聊到最后,他问我,老师,我可以抱你一下吗。我问,是不是我让你想起了你妈妈?孩子点点头。
这是一个缺爱的孩子,只能通过不停地制造问题,去吸引大人的关注。这位父亲一厢情愿地拼命想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物质”满足,可是,再多的物质,也弥补不了孩子对于爱的渴求。
所以,如果大人不懂得孩子真正要的是什么的话,你的错误理解,只会让孩子把精力集中在寻求你的接纳,或者与你及周围环境的对抗上。自然,他们没有精力去做更值得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