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教育 > 中小学 > 正文

44: 大一新生收到避孕套礼包遭质疑

0
分享至
近日,一条“大一新生接到避孕套礼包”的网帖引发关注。有网友表示,这是学校加强性知识教育的好办法﹔但也有学生质疑,这种方式是否太超前了?

网易教育讯: 大学生,乃至中学生偷尝禁果之事屡见不鲜,而有些学生因为未采取必要的避孕举措,造成了意外甚至是难以挽回的悲剧。学校对新生发放避孕套礼盒,既是给大学生提个醒,也是在对大学新生进行性教育,做法值得肯定。

案例:羞涩大礼包 首次发新生

9月18日18时,贵阳学院内,大一新生小丽结束了一天的军训,按要求到礼堂听讲座。容纳400多人的礼堂里,老师一开口,便讲起了“性”。

PPT课件中,几幅场景“暧昧”的图片让第一次接触这个话题的小丽低下了头。与小丽一样,有的女生还用书挡住眼睛,一些男生则不时窃窃私语并发出笑声。

近1个小时的课程结束后,新生们领到了开学礼包,小丽回宿舍打开一看,里面装着一本《走进青春期》的宣传材料和她不认识的5个塑料包,“见识广”的同学说,这是5种不同类型的避孕器具。

同学们还发现,无论男女,所有到礼堂听课的新生都领到了这个“避孕礼包”。很快,不少同学丢掉了礼包,以女同学居多。

分析:学生偷尝禁果之事屡见不鲜 补课正当时

女大学生大二一夜情后怀孕结婚 大三生子大四离

这是一场噩梦。一个个子娇小、稚气未脱、品学兼优的在校女大学生,与男网友见面后就发生性关系并导致怀孕,然后“闪电结婚”。婚后,女大学生发现,这个所谓的丈夫不仅游手好闲,还有犯罪前科,甚至动手打她。悔不当初的女大学生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离婚。 >>阅读全文

高二女生偷尝禁果怀孕要生孩子

鲁鲁是高二学生,与男友相恋,偷尝禁果怀孕,执意要把孩子生下来。鲁鲁的妈妈尊重了女儿的决定,悉心照顾女儿,并把自己当初怀孕时的两本日记交给她。 >>阅读全文

学生妹做人流像儿戏:14岁初中生已做3次

妇产科主任张映辉说,一年内做两、三次人流的在校学生她见过不少,人流低龄化、重复人流者多已是一个明显特征。 >>阅读全文

对大学生进行性教育,其实是算一种“补课”了。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很多家长在孩子的智育上抓得很紧,可绝不会和孩子讲“性”,很多学校也没有专门的性教育课。即便是有一点相关的知识,也统统浓缩在《生理卫生》课中,且遇到敏感的内容,老师羞于讲,学生羞于学,于是就这样糊弄过去了。课程可以糊弄过去,可孩子们对性的好奇心理却不会因此被消除,由此就会引发一系列的弊端。

我国青少年的青春期已经普遍在提前,而相关的教育却远远跟不上发展,回避青少年的性教育问题不仅不现实,更是对孩子、社会的不负责任。因此,性教育要大胆说出口,从小抓起。

知识延展:青少年性教育别错过两大关键期

记者专访了上海儿童心理学专家、华东师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副院长桑标给您专业的指导。

第一关键期:幼儿园--人生第一个性教育的关键期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对世界上很多事物都会提出一个“为什么”。从“树上为什么掉树叶”,“太阳为什么那么热”到“女孩为什么可以穿裙子”、“爸爸为什么长胡子”都可以成为他们的问题。在这个阶段,对孩子来说,性方面的问题和其他所有的问题一样,都是他们认识客观世界和自我的一个部分。

因为父母和孩子一对一的接触机会比较多,孩子和父母之间也比较亲密,所以家长最容易遇到孩子提出关于性的“为什么”。如果父母故意回避,或者态度尴尬忸怩,容易让孩子产生更多的疑问和好奇,反而会增强探索的兴趣。桑标教授表示,在这个年龄段,父母只需要让孩子建立基本的性别意识,明白男孩和女孩分别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行为举止的特征,日常生活的一些习惯等。

这个阶段,不需要主动对孩子提出“性教育”,第一要孩子完全明白难度很大,第二也没有必要,孩子提问在于满足一般意义上的好奇心。如果孩子提出关于性的“为什么”,家长只需顺势回答。最关键的是让孩子明白,宝宝是父母爱的产物,是家庭的一分子,生命的孕育来之不易。

第二关键期:青春期--父母可以进行主动的性教育

国内外研究显示,小学阶段是男女生交往最简单容易的阶段,他们最初的有关“我从何来”以及“男女为何有别”等疑问也基本上得到了解答。他们的时间被学习和活动充满,相对而言,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性的困惑较少。而一旦进入青春期,就成为第二个性教育的关键期。

桑标教授表示,一方面学校应该加强青春期的教育,另一方面父母可以开始进行一些主动的性教育。比如暗示、坦诚谈话、书信交流、给孩子一些相关读物等。这在父亲与儿子,母亲与女儿之间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饮食结构的变化,青少年性发育相比较十几年前均有提前,现在一些女孩子10岁到11岁就有发育情况出现,男孩子一般12岁到13岁。发育意味着他们的身体出现突变,随之带来心理上的巨大冲击。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会因为发育对自己和异性的身体产生较大的兴趣和关注,他们会关注自己的容貌、衣着、发型,也会关注品牌,有些早熟的孩子更会关注异性的眼光,他们渴望和异性交流,甚至有身体的接触。在这个危险的时期,有了父母的引导,他们在异性交往时,可以更好地把握住度,减少让孩子后悔事件的发生几率。

欢迎参与投票
大一新生发避孕套,你支持吗?
起止时间:2014-09-25 至 2015-05-07

小编总结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对身边的异性产生好感,有的甚至双双附入“爱河”,作为父母,首先就要给孩子补上性教育这一课,同时,要做到的是与孩子多交流,保持沟通的顺畅;多观察,如果发现孩子有任何情绪或身体上的异样,一定要给予必要的关注。为了孩子,一起加油吧~~

本期的爱子私房话就到这里啦,谢谢您的关注,咱们下期再见O(∩_∩)O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小小的我,大大的胸怀

小小的我,大大的胸怀

TVB的四小花
2025-07-05 09:33:11
天津市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李洪伟被双开:目无法纪,指使他人打探案情

天津市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李洪伟被双开:目无法纪,指使他人打探案情

澎湃新闻
2025-07-05 18:46:27
中国不承认双国籍,被美国遣返的华人会被送到什么地方?

中国不承认双国籍,被美国遣返的华人会被送到什么地方?

科技虎虎
2025-07-01 10:50:51
这就是天赋!三年前切特的夏联首秀 23分钟拿下23分7板6封盖

这就是天赋!三年前切特的夏联首秀 23分钟拿下23分7板6封盖

直播吧
2025-07-05 23:52:11
12岁男孩暴雨中被网约车司机赶下车扔半路淋成"落汤鸡",司机还让孩子支付取消订单的费用

12岁男孩暴雨中被网约车司机赶下车扔半路淋成"落汤鸡",司机还让孩子支付取消订单的费用

观威海
2025-07-05 12:29:33
现场气氛火爆!徐州主场1-2不敌南通,共有30161名球迷现场观战

现场气氛火爆!徐州主场1-2不敌南通,共有30161名球迷现场观战

直播吧
2025-07-05 21:44:29
再见NBA!33岁的瓦兰,为何不愿前往掘金?

再见NBA!33岁的瓦兰,为何不愿前往掘金?

篮球实录
2025-07-05 22:33:17
一个多月近视降了100度?网友分享降近视度数方法上热搜,医生:真性近视不可逆,有些方法只能缓解视疲劳

一个多月近视降了100度?网友分享降近视度数方法上热搜,医生:真性近视不可逆,有些方法只能缓解视疲劳

极目新闻
2025-07-02 17:27:57
哈佛大学分析150名艾滋病患者,发现感染艾滋病的人,有5大特点

哈佛大学分析150名艾滋病患者,发现感染艾滋病的人,有5大特点

朗威游戏说
2025-07-05 15:37:17
拉杜卡努控诉电子线审多次误判!萨巴伦卡:我想象自己是德约

拉杜卡努控诉电子线审多次误判!萨巴伦卡:我想象自己是德约

网球之家
2025-07-05 23:27:31
湖南一县政协原主席,被开除党籍!

湖南一县政协原主席,被开除党籍!

鲁中晨报
2025-07-05 09:31:02
90度拐弯!台风“丹娜丝”最新路径公布!上海天气马上转折!

90度拐弯!台风“丹娜丝”最新路径公布!上海天气马上转折!

新民晚报
2025-07-05 20:39:41
你看过哪本小说让你觉得作者文化水平很高?网友:真是跪着看的

你看过哪本小说让你觉得作者文化水平很高?网友:真是跪着看的

墙头草
2025-06-29 09:21:13
金正恩豁出去了,比普京还狠,派3万朝鲜精锐,俄紧急改装运输机

金正恩豁出去了,比普京还狠,派3万朝鲜精锐,俄紧急改装运输机

文雅笔墨
2025-07-05 00:40:16
公职人员禁办升学宴引争议:家长炸锅、饭店叫苦、红包暗涨!

公职人员禁办升学宴引争议:家长炸锅、饭店叫苦、红包暗涨!

户外阿毽
2025-07-05 12:01:47
大爷穿破军装坐高铁被富豪嘲讽,到站时上百军人列队,她脸都白了

大爷穿破军装坐高铁被富豪嘲讽,到站时上百军人列队,她脸都白了

今天说故事
2025-07-04 18:26:20
真惨!军工股连跌10年从32跌到2.98,牛散夏重阳却买成第二大股东

真惨!军工股连跌10年从32跌到2.98,牛散夏重阳却买成第二大股东

风风顺
2025-07-05 17:11:37
“爬过来躺我身上”,用亲女儿打窝的父亲,再一次被刷新三观

“爬过来躺我身上”,用亲女儿打窝的父亲,再一次被刷新三观

熙熙说教
2025-07-04 20:01:39
终于破案了!泰王四子身世被曝光,难怪玛哈把余瓦达流放

终于破案了!泰王四子身世被曝光,难怪玛哈把余瓦达流放

东方不败然多多
2025-07-05 06:06:08
阿富汗临时政府什么情况?

阿富汗临时政府什么情况?

新民周刊
2025-07-05 09:07:47
2025-07-06 00:35:00

头条要闻

外媒:对以袭击感到愤怒和警惕 沙特将与伊朗保持和解

头条要闻

外媒:对以袭击感到愤怒和警惕 沙特将与伊朗保持和解

体育要闻

史上最真实的F1电影,是怎么拍出来的?

娱乐要闻

汪小菲带娃出游 马筱梅小玥儿感情超好

财经要闻

特朗普签署 美国万亿减税支出法来了

科技要闻

盘古团队回应抄袭事件:严格遵循开源要求

汽车要闻

31.6万元起售 蔚来新ET5/ET5T/EC6冠军纪念版上市

态度原创

时尚
旅游
教育
本地
公开课

超适合夏天穿的20条裤子!凉快透气!贼显瘦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教育要闻

初中数学因式分解拔高题,x4+y4+(x+y)4

本地新闻

建筑地标如何成为城市人才汇聚的 “强磁场”?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