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官方网站公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并附“答记者问”对实施意见进行更细化的解读。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教育部小升初新政直指破解择校问题尤其是大城市的择校问题,接下来北京小升初政策走向自然备受关注。综合近期本市小升初部分改革思路,结合个人理解聊聊教育部新政对北京小升初可能带来哪些影响,今天探讨下“推优”和“共建”可能面临的变数。一孔之见,仅供参考。
教育部关于小升初实施意见主要包括合理划定招生范围、有序确定入学对象、规范办理入学手续、全面实行阳光招生、逐步减少特长招生、做好随迁子女就学等6大项内容。其中前两项涉及小升初入学方式,因此备受关注。
针对划定招生范围,教育部小升初新政设计了两类情况,原文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导统筹下,根据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所在学区、学校规模、交通状况等因素,按照就近入学原则依街道、路段、门牌号、村组等,为每一所初中合理划定对口小学(单校划片)。对于城市老城区暂时难以实行单校划片的,可按照初中新生招生数和小学毕业生基本相当的原则为多所初中划定同一招生范围(多校划片)。优质初中要纳入多校划片范围。”
个人以为“单校划片”的初中学校应为一般校,“多校划片”的初中校则为优质校,尤其是城六区的优质校,包括示范高中普遍设立的初中部(分校)和独立设置的优质初中校。这一政策针对大城市优质教育分布不均衡的实际情况以及老百姓选择优质教育资源的实际需求,扩大社会关注度较高的优质初中的招生范围。同时对这种招生范围设定两个条件:一是按照初中新生招生数和小学毕业生基本相当的原则为多所初中划定同一招生范围,且多校划片的各片区办学水平要大致均衡;二是“多校划片”的初中,采取随机派位的方式确定录取学生。
不过,关于所谓“多校划片”的范围,有些令人比较费解。对于部分区域教育发展相对均衡的区县,比如在学区发展比较充分的区县,“多校划片”基本可以对应学区所划分的片区,操作起来比较明晰;但对一些区域教育资源分布不太均衡且优质教育需求比较强烈的区县,较短时期很难实现“多校划片”的各片区办学水平大体均衡。因此在该政策框架下,区县可考虑安排部分优质初中对应更大的招生范围,满足区域内市民合理择校的实际需求。
按照教育部小升初新政,明确划片后,为每个初中确定入学对象的具体方式,允许各地根据实际采取对口直升和随机派位两种方式安排小升初升学。其中,纳入“多校划片”的初中校须采取随机派位的方式录取学生。
同时,新政明确了小升初特长招生的未来走向,即要求逐步减少特长生招生学校和招生比例,到2016年初中校所招收的特长生比例应降到5%以内。没有特长生招生方式的地方不再增设该方式。
这样意味着从2014年起(教育部小升初新政尽管未明确操作起始时间,但应可视为2014年各地小升初政策的指导意见。),小升初的操作方式只包括对口直升、特长生和随机派位。之前引发社会争议的“共建”方式基本上可理解为将退出小升初招生的舞台。而去年年底盛传小升初推优取消的说法是否成真,则有待于我们如何理解“随机派位”的范围。其中,“大派位”是片内所有学生的随机派位;“推优派位”则是面对符合一定条件的学生实施的随机派位。
在今年北京市两会上,北京市有关负责人曾表示,本市将积极推动小升初改革,在三年内取消推优和特长生。未来三年北京小升初改革取向从这一表态中初现端倪。因此,从全市层面来看,“推优”未来很可能被逐渐压缩,或许最终在某个时间点完全取消。但从操作层面来看,各区县的推优政策暂时应不会“一刀切”。毕竟义务教育的责任主体是区县教育行政部门,不同区县可在教育部和北京市实施意见的框架下,根据区域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推进招生方式的改革。不排除有区县今年取消推优、有区县继续采取推优的情况出现。
感谢关注“京城教育圈”(bjeduvision)!如喜欢此文请分享,如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