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教育 > 中小学 > 正文

择校热能否真降温? 三问小升初就近免试入学

0
分享至
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小升初“择校热”倍受诟病,竞争的激烈程度堪比高考,引发家长焦虑和社会担忧。教育部即将出台的新举措是否能真正根除痼疾?

新华网讯: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8日在长春说,教育部准备近期出台义务教育阶段小升初就近免试入学的指导意见,要求有关地区完善有关政策,不允许拿各种等级证书作为入小学和初中的“敲门砖”等。

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小升初“择校热”倍受诟病,竞争的激烈程度堪比高考,引发家长焦虑和社会担忧。教育部即将出台的新举措是否能真正根除痼疾?

一问:实行多年的“老政策”为何重提?原因是点名大城市成“择校”灾区

事实上,义务教育就近免试入学并非新政。此前,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曾表示,虽然义务教育法对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早有规定,但执行得并不好,择校问题也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给义务教育带来负面影响。

王定华8日说,将出台关于做好19个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小升初就近免试入学的通知,包括4个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和10个副省级省会城市。

据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自1986年7月1日起施行。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2006年6月29日修订通过,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其中都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

但记者调查发现,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校际教育资源的差异明显,催生了年复一年的择校热。为了追逐优质教育资源,不少家长宁可放弃家门口的学校,不惜让孩子长途跋涉去上名校。

“就近上学不难,但就近上好学很难。”南京一位家长蔡先生告诉记者,女儿今年小升初,但学区内的初中不太理想,只能择校。女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上奥数班,好在学习比较争气,拿到培训机构给出的四星证书。经过几番折腾,女儿终于上了一所全市知名中学,虽然每天上、放学都要1个多小时,但为了孩子的前途,其他的也顾不上了。

武汉市民梅先生女儿明年面临小升初问题,最初他只想让孩子上对口的初中,离家也比较近。可看到身边朋友的孩子都在考虑上哪所重点初中,而且报名参加了多个补习班,他也心动了。“家长心中早就有一份名单,哪所初中升重点高中的比例高。多少年前就说要取消重点校、重点班,但你看看社会上的这些培优机构照样红火。”

在上海、北京,为了“就近入学”,更是催生了疯狂的“学区房”。从事了十多年房产咨询与投资工作的学生家长陈宣说,为了“就近入学”,不少家庭花费了很高的“迁徙成本”。本来住在普陀区,因为徐汇区的教育资源好,便跨区购买房产给孩子落户,三年后享受就近入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学区房”主要是为了给孩子落户,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厕所、亭子间、天台棚屋等改造后的“学区房”也能卖出每平方米10万的离谱价格。

二问:不允许证书做敲门砖能真正落实吗?家长质疑是否会加剧“条子”“票子”满天飞

针对教育部将“不允许拿着各种等级证书作为升入小学和初中的 敲门砖 ”的规定,一些学生家长并不买账。南京一位小学生家长说,如果不靠奥数选拔,而是凭“条子”和“票子”,对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不是更不公平吗?

而在不少家长看来,“免试入学”并不意味着孩子始于“同一起跑线”。尽管教育部门三令五申公办学校不准以各种证书为报名的参照条件或开展任何形式的“摸底”考试,但家长始终“不放心”,让孩子多些证书“傍身”,不会“落后”。

“听说班里有些孩子在入学前,初一的英语已经学了很多。我开始也不以为然,但后来孩子回来跟我说上课跟不上,我就有点急了。”上海学生家长黎小斌说,老师一般是按照班里大多数学生的水平来安排教学进度,“零起点”孩子的压力会比较大,久而久之容易丧失对学习的信心。

在武汉市解放中学校长惠新义看来,不允许小升初择校,不以培优证书作为选拔学生的参考,将发挥很好的导向作用。他认为,社会上过于强调培训证书,给学生和家长造成了沉重负担,也不利于学生的选拔。他说,取消择校,不以证书作考核,关键还是要改变评价机制。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在高考指挥棒下,名校有选拔拔尖人才的利益驱动,“嘴上说不看奥数成绩,实际上心里非常在乎。”

三问:没有教育均衡哪来就近入学?专家认为要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

一些教育专家认为,小升初就近免试入学,关键不在“就近”“免试”,而是“均衡”。只有切实缩小学校间的差距,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学生家长“舍近求远”的内在驱动力。

作为家长心目中的重点中学校长,惠新义十分赞同取消小升初择校。他说,解放中学不允许择校生,但武汉其他一些学校都可以择校,这就造成了生源的不均衡,“义务教育均衡成了一句空话”。

他说,可以预见,教育部这一系列做法将会遇到很大的阻力,取消择校,不以证书作为选拔学生标准是一个渐进过程,不可能政策文件下来,就能全部取消。毕竟名校优秀师资相对集中,办学条件相对较好,也形成了好的办学传统和文件,不是其他薄弱学校去两个名师就能扭转局面的。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范先佐认为,义务教育就近入学也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但我国推行就近入学,取消择校的前提,必须是我国已经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无论师资,办学水平、条件学校之间都相差无几。事实上,我国优质校和薄弱校之间差距很大,还有进一步拉大的形势。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副教授殷飞表示,要从根本上遏制择校乱象、实现中小学就近入学,必须真正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目前,很多地方都在推进教师校长定期轮岗流动、热点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等改革,这些举措对促进教育均衡起到了积极作用。下一步,教育部门还应下更大决心推进教育均衡改革,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资源配置差异。

不少专家认为,实际上要解决择校问题,就像经济学上的老观点一样,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这块蛋糕。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分到蛋糕的人很少,只有把蛋糕做大,分到的人才会更多。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刘亦菲这是赤裸裸的挑衅吧?

刘亦菲这是赤裸裸的挑衅吧?

春秋娱评
2023-03-26 23:50:08
中国首富再次换榜!刷新了李嘉诚的记录,马化腾也无力争夺第一

中国首富再次换榜!刷新了李嘉诚的记录,马化腾也无力争夺第一

曼陀罗讲电影
2023-03-26 09:47:04
四号秀三分命中数已超库里菜鸟赛季 大概率打破NBA历史纪录

四号秀三分命中数已超库里菜鸟赛季 大概率打破NBA历史纪录

刘哥谈体育
2023-03-26 11:55:13
真实人体标本展示,你没见过的畸形和病灶结构

真实人体标本展示,你没见过的畸形和病灶结构

荷兰豆爱健康
2023-03-26 09:28:18
盘点国务院国资委历任掌门人!

盘点国务院国资委历任掌门人!

草根光伏
2023-03-26 21:43:08
外贸“空箱”真相调研:集装箱便宜了 商家成本降低 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反弹

外贸“空箱”真相调研:集装箱便宜了 商家成本降低 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反弹

财联社
2023-03-26 13:11:21
孙女炫富九位数捅出大单!综合爷爷相关信息,交通系统经不起一查

孙女炫富九位数捅出大单!综合爷爷相关信息,交通系统经不起一查

大娱乐大剧汇
2023-03-26 19:58:55
我试了一次女性专用的爱爱娃娃,从此之后,每晚不停的揉捏自己

我试了一次女性专用的爱爱娃娃,从此之后,每晚不停的揉捏自己

小白柚
2023-03-24 19:00:03
人间惨剧!一个差评三条人命,到底谁是罪魁祸首

人间惨剧!一个差评三条人命,到底谁是罪魁祸首

奇趣故事汇
2022-12-30 12:36:17
俄罗斯女网民:中国人在与我们约会时,有10件事是不应该做的

俄罗斯女网民:中国人在与我们约会时,有10件事是不应该做的

杨春思
2023-03-26 11:54:06
维权难,正在毁掉中国年轻人

维权难,正在毁掉中国年轻人

果壳
2023-03-25 16:06:48
刺激,7-0踢疯了,倒数第2爆发,取首胜+力压葡萄牙队升至第一

刺激,7-0踢疯了,倒数第2爆发,取首胜+力压葡萄牙队升至第一

侧身凌空斩
2023-03-27 02:34:24
病毒溯源,没完没了!

病毒溯源,没完没了!

远方风林
2023-03-01 23:56:55
白岩松翻车了,评论“延迟退休”遭群嘲,网友:听你说话就来气!

白岩松翻车了,评论“延迟退休”遭群嘲,网友:听你说话就来气!

萝妹看社会
2023-03-26 15:53:56
王晶直言:刘德华过的不是人的日子,他30多年没喝过冰水和冰饮品

王晶直言:刘德华过的不是人的日子,他30多年没喝过冰水和冰饮品

大坤娱乐在线
2023-03-26 15:56:42
金球奖排名大变!姆巴佩大幅下滑,第二另有人选,梅西金球不稳了

金球奖排名大变!姆巴佩大幅下滑,第二另有人选,梅西金球不稳了

阿泰希特
2023-03-26 09:30:59
香港“魔警”徐步高案

香港“魔警”徐步高案

刘新谈社会
2023-03-25 21:36:23
彭德怀为了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电告全军:此人劲敌,诸将不可大意

彭德怀为了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电告全军:此人劲敌,诸将不可大意

寻史奇谈
2023-03-24 18:21:03
乌克兰战事突变,普京先后收到两份大礼,俄确认访华,美很不喜欢

乌克兰战事突变,普京先后收到两份大礼,俄确认访华,美很不喜欢

前沿时刻
2023-03-26 09:40:44
俄方预判成真!美果然动手了,全球警报拉响,拜登埋的“雷”爆了

俄方预判成真!美果然动手了,全球警报拉响,拜登埋的“雷”爆了

海峡军武
2023-03-25 18:33:58
2023-03-27 09:16:49

头条要闻

美国国务院"中国组"负责人低调来华 访问京沪港三地

头条要闻

美国国务院"中国组"负责人低调来华 访问京沪港三地

体育要闻

他是CBA全明星三分王 更是最强二轮秀

娱乐要闻

邓超爆料孙俪新戏已开机 与罗晋二搭

财经要闻

科技要闻

马斯克被曝凌晨2点半给推特员工发邮件:不要居家办公

汽车要闻

东风风神奕炫GS马赫版8.59万起

态度原创

教育
亲子
艺术
时尚
健康

教育要闻

80后省委副书记走红,15岁成为高考状元

亲子要闻

受低生育率影响,小学和幼儿园入学率显著下降

艺术要闻

故宫考古如何走向世界:拾取遗落的文明碎片

两位顶级大花ins互关 美女只爱跟美女玩?

喝水都胖?建议改掉三个坏习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