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教育 > 中小学 > 正文

父母好好学习 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0
分享至
没有任何一个时代的父母,像今天一样需要学习,需要跟孩子一起成长。

中国的父母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只要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父母以为孩子只要学习上去了,一俊遮百丑,其实他没想到更大的麻烦在等着他。自私、嫉妒别人,没法和别人相处,这样的孩子麻烦大着呢,中国父母现在的问题多就多在这里。我们对教育的理解非常肤浅,比方说什么叫“学生”,学生就是学会生存,就是学会生活,而我们的教育恰恰是反生活教育,什么都不用管了。

没有任何一个时代的父母,像今天一样需要学习,需要跟孩子一起成长。

法国思想家卢梭在代表作《爱弥儿》中第一次提出了要发现儿童、尊重儿童的地位,要让儿童像儿童一样地生活,让儿童自由自在的发展,他的这种教育观称作自然主义教育,并且影响了全世界。

到了20世纪初,美国的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全面继承了卢梭的思想,他的哲学思想是实用主义,在儿童教育思想上就是以儿童为中心,这对美国、对全世界的教育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我看来,理想的教育是既给孩子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关爱,同时又伴之严格的要求,甚至有必要的批评和惩戒。我认为这是一种科学的教育。

中国的父母现在就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我怎么样爱我的孩子,怎么教育我的孩子。

父母的权威性是一种爱:敢于对孩子说“不”

我认为父母没有权威性就是失败、失职,父母的权威性对儿童是一种保护,也可以说父母的权威性是一种爱。中国父母的权威性在丧失,这个我认为是太值得探讨的事情了。

按照韩国学者的研究,孩子在 10岁之前一定要培养起道德智能,10岁之前对任何孩子来说都是最佳教育期。道德智能是什么概念呢?最核心的是明辨是非,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

按照文龙鳞教授的分析和建议,孩子在1周岁以前,父母要对孩子无条件的爱,这时候讲道理没用,饿了就得喂,哭了就得抱。从2到4岁,父母很重要的一种教育方式是“敢于对孩子说不”。为什么呢?这个时候是儿童语言能力发展最快的阶段,他(她)能够说300到 1500个单词,语言发展速度是最快的时候。这个时候给他说“不”告诉他这个好可以做,那个不好不可以做,孩子就会建立起辨别是非的规则,知道有些事不能做,有些事好,要做好孩子。

相当多的父母觉得孩子这么小还要教育吗,孩子骂人、打人,很多父母不仅不制止,还乐,以为这是孩子聪明、长大了的表现。

中国的早期教育非常落后,0到6岁的教育是最落后的教育。

5到10岁要培养孩子的道德习惯,我们恰恰在道德习惯培养的黄金时期缺失了这个意识。我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伪教育。

美国人在培养孩子的道德习惯方面比我们明智得多。

中央电视台曾经请我去谈“富二代” 的问题,为什么中国人往往富不过三代。我就说,富不过三代不是一个规律,而是一个怪圈、一个现象,因为世界上富过多代的排行榜上百家,有一个家族甚至上千年一直管理得非常好。很遗憾地说,长盛不衰的家族中没有一个是中国的家族。这和中国的教育有关,中国的家庭很容易溺爱孩子。

比方说,我们做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研究发现,中国的父母给孩子零花钱是最随意的,高兴了就多给,给孩子零花钱之后很少检查。美国、日本、韩国父母也给孩子零花钱,但给的时间固定,同时父母还要检查孩子是怎么花的。

最典型的例子,美国第一个拥有十亿美元家产的富豪洛克菲勒,他给他14岁孩子一个星期的零花钱就是1美元50美分,而且到了周末还得检查花得合理不合理,花得合理奖五美分,花得不合理减五美分。更让人惊讶的是,他给孩子这么少的零花钱还有要求,要求零花钱分三份,除自由开支的部分外,20%以上要用来储蓄,20%以上要用来做慈善即储蓄,就给这么点钱还要求有慈善行为。

比学习好更重要的是做人要“严”

中国的父母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只要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我觉得这是教育荒废的宣言,表面上看教育抓得很紧,其实把真正的教育忽略了。学习好算什么呀!

我们研究了十年的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儿童教育的成败最重要的标志是能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最根本的。什么是素质?用爱因斯坦的话来说,忘不掉的才是真正的教育,习惯就是忘不掉的。比方说,见到一个人一定要微笑,一定要诚信,一定要女士优先,一定是习惯的,这些东西多了就是素质。

一定要有读书的习惯、运动的习惯、守时的习惯等等,所以对于儿童来说所谓的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给他讲做人、人生的道理,怎么对待学业、社会,这是基本的习惯,中国家庭教育在这个方面是很欠缺的。

父母以为孩子只要学习上去了,一俊遮百丑,其实他没想到更大的麻烦在等着他。自私、嫉妒别人,没法和别人相处,这样的孩子麻烦大着呢,中国父母现在的问题多就多在这里。我们对教育的理解非常肤浅,比方说什么叫“学生”,学生就是学会生存,就是学会生活,而我们的教育恰恰是反生活教育,什么都不用管了。

更可怕在哪呢?学业的竞争已经提前到了幼儿园。幼儿过早地接触过多的系统的知识技能的训练,一定意味着把一些更需要学习的素养给排挤掉了。

成长是有规律的,在幼儿的阶段就不应该学习过多的知识,不应该去学数学、作题、认字。

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游戏、娱乐、观察,和小朋友学会相处,培养自信心、好奇心、想像力、观察力,这些是他一生受用的素质,也会感到愉快的体验。在幼儿阶段想让他认一千个字,两千个字,不是不能做到,可以做到,但是会付出很高的代价。而这种水平其实到六七岁、七八岁以后是很容易的事,过早学了以后就会付出高昂的代价。

还有人说,社会整体的道德规则缺失也导致父母不知道该对孩子说什么好。我觉得这不是问题。好的教育应该分为两部分,有些问题跟孩子是可以讨论的,对这个事怎么看,有差异没关系,这是有讨论余地的。但是,有一些基本规则,十分重要,这个是不能变的,无须讨论的。比如,在家里要劳动,要干家务,不许说谎,要按时完成作业,孝敬长辈,这没有什么可商量的。

不要只是抱怨教育为什么不改革,应试教育害人,但教育改革一定是个缓慢的过程,家庭教育是更为重要的教育。

习惯培养是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

父母要有智慧,你是让孩子将来在世界上生存,最重要的不是名次,是品行,能不能友善相处,能不能有责任心,能不能有服务精神,这些是最重要的。

如何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呢。我认为以下三点很重要。

第一,习惯养成的内容。在良好习惯的具体内容上,既强调要继承民族美德和优良传统,坚持和弘扬民族精神,同时也要具有当今时代的特点,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根据这一原则,我们将少年儿童学会做人、做事和学习三大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归结为12项重点内容,即:做人: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做事:遵守规则、讲究效率、友善合作、合理消费;学习: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

第二,习惯养成的方法。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一种行为重复21天就会初步变为习惯,90天的重复可能形成稳定的习惯。也就是说,初步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而形成一个稳定的习惯需要90天。我们的研究发现,不同的行为习惯形成的时间也不相同,总之是坚持的时间越长习惯越牢。一般来说,习惯的养成需要经过五个步骤,即提高认识、明确规范、持久训练、及时评估、形成环境。其中,还需要采取许多具体的方法,如习惯培养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加减法,也就是说,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正坏习惯用减法。

第三,习惯培养的原则。习惯养成的过程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过程。良好习惯的培养是有层次和有重点的,在培养个人性习惯的同时,侧重培养社会性习惯;在培养动作性习惯的同时,侧重培养智慧性习惯;在培养传统性习惯的同时,侧重培养时代性习惯。习惯培养的基本原则是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主人地位。习惯培养的目标是什么呢?是培养良好习惯来解放孩子的大脑,让孩子从一些低级的、束缚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中解放出来。21世纪是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世纪,习惯培养的过程也是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

完整的家庭教育需要三代人互动

孩子12岁之前尤其是6岁之前,特别需要与父母建立亲密的亲子依恋情感,这是孩子一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的重要基础。从教育规律上来讲,在婴幼儿阶段,应以母亲教育为主,小学阶段父母教育参与各半,到了中学之后,以父亲的教育为主。大部分孩子上了中学以后,母亲的影响力在下降,父亲的影响力在上升。因为父亲意味着规则与监督,也意味着权威与可信赖。在没有父亲参与的情况下,孩子往往缺乏规则教育与必要监督,当遇到难题需要帮助时,孩子往往会缺乏一个可以信赖与参照的权威与榜样,这可能正是青少年的许多社会问题的根源所在。而有大量的研究显示,中国目前存在着普遍的父教缺失现象。这会使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较差,退缩行为比较多,可能终身“缺钙”。因此,“双性化”教育是最理想的教育,比如相互支持和分工合作。

其次,也需要树立一个观念,三代人的互动才是完整的家庭教育。孩子既需要父辈的关爱,也需要与祖辈的交流。孩子非常需要看到爸爸妈妈如何对待自己的爸爸妈妈,也需要看到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怎么对待自己的孩子。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也发现,祖辈带的孩子较多任性、自私、肥胖等问题。可能的原因是,祖辈容易溺爱孩子。因此,由父母自己带孩子并经常看望老人是最理想的模式,即使老人帮助白天带,晚上也最好交给父母带。这样做虽然父母会辛苦一些,但亲子关系会密切许多,孩子成长的障碍会自然减少,也可以解放老年人。

国际高中家长团
    您在为孩子选择国际高中感到困扰吗?您在对国际高中教学质量感到担忧吗?您对国际高中学生生活迷惑不清吗?那请您马上报名参加“网易国际高中家长团”吧!小易带您零距离走进国际高中。[详细]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宋丹丹捧儿子失败,陈红没把儿子带火,唯独她没捧儿子都成了影帝

宋丹丹捧儿子失败,陈红没把儿子带火,唯独她没捧儿子都成了影帝

小故事娱乐
2025-04-29 16:47:59
李泽楷四度闯关终成功,旗下公司顺利上市!梁洛施仨儿子成赢家

李泽楷四度闯关终成功,旗下公司顺利上市!梁洛施仨儿子成赢家

娱圈小愚
2025-07-08 10:38:39
姚明昔日老队友,打了20年还没退役,赚2.8亿薪水,还有美丽妻子

姚明昔日老队友,打了20年还没退役,赚2.8亿薪水,还有美丽妻子

大西体育
2025-07-08 15:34:33
斯诺克大冷门!卫冕冠军被淘汰,白雨露1场不胜,黄佳浩3连败垫底

斯诺克大冷门!卫冕冠军被淘汰,白雨露1场不胜,黄佳浩3连败垫底

刘姚尧的文字城堡
2025-07-08 04:48:32
18年德国小伙娶山东姑娘,给丈母娘买房,丈母娘:人帅但鼻子大

18年德国小伙娶山东姑娘,给丈母娘买房,丈母娘:人帅但鼻子大

浩舞默画
2025-07-07 13:51:16
机关算尽!“千亿儿媳”徐子淇,让所有人见识到了挤进豪门的代价

机关算尽!“千亿儿媳”徐子淇,让所有人见识到了挤进豪门的代价

肆时说
2025-04-03 16:26:41
曾被炒到几百万的瑞士手表,如今跌到零售价,为啥突然卖不动了?

曾被炒到几百万的瑞士手表,如今跌到零售价,为啥突然卖不动了?

深析古今
2025-07-04 10:29:12
中国对印度使用“三十六计”?外交部回应

中国对印度使用“三十六计”?外交部回应

政知新媒体
2025-07-07 16:00:35
王皓又立功!关键时刻及时点醒林诗栋,在决胜局杀疯了,惊险晋级

王皓又立功!关键时刻及时点醒林诗栋,在决胜局杀疯了,惊险晋级

侃球熊弟
2025-07-08 10:42:39
曾和“韦神”一起参加数学竞赛的队员,17年过去,如今发展怎样?

曾和“韦神”一起参加数学竞赛的队员,17年过去,如今发展怎样?

胡一舸北游
2025-06-30 16:10:44
格力24年老大地位被终结,击败它的是国内最大空调集团,日收10亿

格力24年老大地位被终结,击败它的是国内最大空调集团,日收10亿

小樾说历史
2025-06-12 16:38:56
贯穿赣州全境!台风“丹娜丝”将于9日晚上从赣州东部进入江西

贯穿赣州全境!台风“丹娜丝”将于9日晚上从赣州东部进入江西

江西新闻联播
2025-07-08 15:55:10
被追缴税款4.8亿后,宁波夫妻果断离场,将“烂摊子”留给了国资

被追缴税款4.8亿后,宁波夫妻果断离场,将“烂摊子”留给了国资

老鹈爱历史
2025-02-14 11:31:16
比房价下跌更让人操心的事情,2025年退休人员,可能要过苦日子了

比房价下跌更让人操心的事情,2025年退休人员,可能要过苦日子了

小谈食刻美食
2025-06-16 16:32:23
夏日狂欢的代价:水上乐园的背后是医院妇科

夏日狂欢的代价:水上乐园的背后是医院妇科

青岛优选
2025-07-08 14:13:03
每人带个大箱子装卫生巾的?韩媒痛批国足毫无强度,陪练都没资格

每人带个大箱子装卫生巾的?韩媒痛批国足毫无强度,陪练都没资格

昨夜军帖
2025-07-08 12:15:50
烂大街的4种“中国式大妈穿搭”,显老土气还油腻,看看你是吗?

烂大街的4种“中国式大妈穿搭”,显老土气还油腻,看看你是吗?

白宸侃片
2025-07-05 15:17:41
1979年,如果许世友2套作战方案得到采纳,估计世界历史都得重写

1979年,如果许世友2套作战方案得到采纳,估计世界历史都得重写

顾史
2025-07-04 14:21:21
张兰与S妈开战,追讨大S珠宝,律师曝关键内幕,S家剧本被拆穿

张兰与S妈开战,追讨大S珠宝,律师曝关键内幕,S家剧本被拆穿

银河史记
2025-07-07 19:25:47
最新!幼儿园铅中毒,毒源疑出现,知情人爆料,不是食物那么简单

最新!幼儿园铅中毒,毒源疑出现,知情人爆料,不是食物那么简单

青橘罐头
2025-07-08 10:14:54
2025-07-08 16:36:49

头条要闻

主动投案的韩春俊被双开:违反生活纪律 私设"小金库"

头条要闻

主动投案的韩春俊被双开:违反生活纪律 私设"小金库"

体育要闻

14岁当爹的巴西国脚,28岁来中超了

娱乐要闻

凤凰传奇急撤三场 因为健康还是手表?

财经要闻

新消费浪潮下的资本叙事能持续吗?

科技要闻

"失去新鲜感",中国车主为何不再追捧特斯拉

汽车要闻

遵循“极简主义” 北京现代ELEXIO发布内饰官图

态度原创

本地
旅游
手机
房产
公开课

本地新闻

建筑地标如何成为城市人才汇聚的 “强磁场”?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手机要闻

OPPO Find N5:性能与影像的巅峰之作,折叠屏中的全能旗舰

房产要闻

突然爆发!巨头疯入海口西海岸!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