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教育讯 据东南网 把自己的名字留在天上,这样浪漫的想法可不是天方夜谭,就发生在一个福州女孩的身上。正在美国读书的吴其瑾最近刚刚得到消息,一颗小行星将以她的名字命名——一封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小行星研究小组的信告诉她,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决定将26323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其瑾星”。
一个刚刚进入大学的年轻人怎么会得到如此殊荣呢?原来,这是为了表彰她作为中国代表参加2010年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并荣获个人二等奖。
命名小行星须国际组织认证
记者从省科技协会了解到,小行星的命名须经国际组织审核批准,从而得到国际公认。并不是个人或某个“组织就能够单独命名的,这必须得到全世界的承认才可以。”该协会相关负责人解释说,正是由于小行星命名的唯一性,并且一经命名永久不可更改,所以“留名宇宙”是一项值得骄傲的荣誉。例如,我国著名科学家袁隆平、桥梁专家茅以升等,都有以其命名的小行星。
让人热血澎湃的科技“世界杯”
去年5月份,吴其瑾正在福州一中读高三,这本是无数高中应届生奋力为高考拼搏的时候,但这个“小科学家”却携带她自己的研究项目《生防真菌对柑橘害螨的生物防治研究》,赴美参加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我并不觉得获得的荣誉有多么重要。相反,那次比赛真正让我体会到了什么叫做过程胜于结果。”吴其瑾对记者坦言,获得大赛二等奖和美国统计协会荣誉专项奖的确是一个非凡的荣誉,但是去年夏天热血澎湃的经历则更令她怀念。“太棒了,真的比期待中的更好。”她认为,不像国内科技比赛的严谨和沉闷,美国的体验则让她觉得这是全球中学生交流和学习的一场盛会。她这样评价去年的比赛:不是一个学术评定的考“场或者竞争激烈的赛场,而是一个轻松自在、令人热血澎湃的科技游乐园。”
大学时代:遵从内心的直觉
结束了在俄亥俄州立大学预备商科的学习,吴其瑾即将踏入弗吉尼亚大学这所历史悠久的高等学府学习生物学课程。谈起这一年来在美国读书的生活,她觉得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自立,一“个人在国外,就得适应孤独的生活,独处的时间占大多数。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书,跟在国内读中学的时候差别太大了”。
因为觉得商科读起来很枯燥,她决定将专业换成高中时代所感兴趣的生物。“其实也有迷茫,但是一想起生物这种关乎生命的学科,心里就萌生出兴奋和期待。”吴其瑾坦言,面对就业,她在选择专业时也有犹豫的时候,但是美国大学鼓励学生们根据兴趣选择专业,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下,她还是选择沿着内心的直觉前行。(见习记者 阮韵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