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5月10日电 春天的午后,太阳已经很晒,但是四川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有些土坯房里面还十分阴暗。
阿牛呷玛的屋子里空荡荡的,只有两张床、一个破旧的柜子和几个木凳。三个孩子一边玩耍一边啃着烤土豆。他们的衣服上满是泥土,一旁的草垫子上丢着他们唯一的玩具——一个破旧的毛绒玩具熊。
“我现在活着的目的,就是要把他们拉扯大。”60岁的阿牛呷玛说。她住在昭觉县的竹核乡,她是这三个孩子的奶奶。
孩子们分别是六岁、五岁和三岁。他们的父母都死于当地流行的艾滋病。
阿牛呷玛和三个孤儿
阿牛呷玛37岁开始守寡,独自养大了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
“好不容易他们大了,我以为能过上好日子了,可儿子开始偷家里的东西。”她叹了口气,回忆说。
她的孩子偷钱是为了买毒品。
2002年的一次筛查中,她的四个孩子全被发现感染上了艾滋病。此后的五年中,他们相继去世。
现在阿牛呷玛和她的三个孙女靠每月408元的低保过活。有时好心的邻居会给她一些土豆,当地民政局给她一些被子。
房子是昭觉县卫生局2004年帮她建的。一根房梁已经断了,下雨的时候屋子会漏。
阿牛呷玛说她最痛苦的是孩子们看到邻居小孩吃糖果或穿新衣服时会拉住她问:爸爸妈妈哪里去了,为什么不给买好吃的东西和漂亮的衣服。
“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她哽咽了,用手抹去眼角的泪,“有时候我夜里睡不着,看着这几个孩子,就在想,我要是死了他们可怎么办啊!”
阿牛呷玛家门后面的墙上挂着一个木相框,照片上一个女人站在水池边。邻居悄悄说那就是她的女儿,但是照片上人的脸被遮住了。
大山深处的痛
地处四川西南的凉山彝族自治州面积6万余平方公里,总人口473万。州府所在地西昌是中国的航天基地之一,2007年曾发射过“嫦娥一号”卫星。
凉山以艾滋病的蔓延闻名。2010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曾到那里去看望感染者。从1995年第一例被发现到去年底,凉山累计报告艾滋病感染者21565例。
四川省疾控中心副主任杨文说,吸毒是那里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虽然政府对贩毒吸毒采取了十分严厉的打击措施,但还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由于当地婚前性行为比较普遍,性传播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杨文说。
因此,凉山的艾滋病感染者当中,青壮年占了很大比例。一旦他们病发离世,留下来的孩子只能由老人抚养。
根据民政部儿童福利处陈鲁南的介绍,凉山有大约8000名孤儿。由于统计的困难,他很难说清艾滋病致孤儿童的数量,但可以肯定,艾滋致孤的孩子占当地孤儿中很大比例。
中华红丝带基金副秘书长叶大伟告诉记者,他曾从凉山州政府处获悉全州有约三千名艾滋致孤儿童。但是当地独特的习俗规定,如果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后,孩子是不跟着母亲一起生活的。“这样算下来实际孤儿的数量可能会更大。”他说。
政府向艾滋致孤儿童提供了补贴。陈鲁南说,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补贴数额加起来是每人每月600元。当地很多家庭年收入只有两三千元,因此这一补贴并不是小数目。
不过并非所有孤儿都能拿到这笔钱,因为钱是按照户口发放,而很多孩子没有户口,比如阿牛呷玛家的三个孩子。
另外,凉山州民政局副局长黄正才告诉记者,全州还有大约2000名单亲的受艾滋病影响儿童。“他们不是孤儿没有这笔补贴,”他说,“我们正在考虑通过纳入低保等方式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
第二页:栋梁班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