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

现代版孟母三迁:家长的学区房之痛

面对高烧不退的“择校热”,教育部连泼两盆冷水:先出台“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实施意见;后又为19个重点大城市制定了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推进路线图”。

但“择校热”未息,“择学区房热”又起,昔日,孟母三迁,择邻而居,花费几何,不得而知。而今,家长追逐“学区房”,大把甩票子,却是不争的事实。

家长的学区房之痛

一、各地学区房 涨声一片

家长的学区房之痛

北京:均价超5万 最高每平米34万

"北京最好小学"旁的文昌胡同,一间面积仅10平米的民宅,售价高达340万元。看房的王先生说:"在我老家,这种房子养猪都嫌小。" [详细]

南京:学区房价"泡沫"激化冲5万

仅仅一街之隔,学区房与非学区房的价格可以相差到万元以上,而名校周边的价差更是可以达到一倍之多。 [详细]

杭州:学区房,一张价值百万的通行证

2011年"零择校"出台后,杭州学区房价格上涨的趋势明显。某所知名小学学区的楼盘,哪怕房子再老,价格也可以直逼四万,而边上非学区房,仅不到三万。 [详细]

二、知识扫盲:何为学区房?

家长的学区房之痛

学区房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购买之后孩子可直接就读该学校,无需再托关系、缴纳赞助费;另一类是在学校附近,有利于家长管理孩子生活和学习的。目前市场上热炒的二手房基本上属于第一类,而开发商推出的“教育地产”概念的新盘,往往属于第二类。

教育部门规定:“小学服务半径原则上为300-500米、中学服务半径原则上为800-1000米,1.5万人-3万人口可配套18-30班的小学一所、3-5万人口可配套24-36班中学一所。”在此范围内买学区房就读的可能性很大。

学区房受学校招生政策的影响很大,不见得住得近就有念名校的机会,就近入学不等同于物理距离近。教育部门会根据适龄学生的数量合理匹配教育资源划分学区的,入学人数的波动、城区规模的变化都会造成学区的调整。

三、购买学区房 谨防4陷阱

家长的学区房之痛

1.周边有学校不一定是学区房:只要买了学校附近的房子就一定能上该小学,房子距离学校越近,孩子上学越保险,那就错了。

  

2.开发商的“购房可上名校”承诺如何保证:购房前如学校已建成,应到学校了解清楚是否与开发商所承诺的一致。如果学校还未建成,可让开发商出示与学校的招生协议,或将相应条款写入购房合同条款。

  

3.学区调整,学区房变成“非学区房”:现在很多学区划分非常复杂,即使与学校仅隔了一条马路,也有可能不属于该学区,一定要打听清楚。

  

4.“商业楼”不属于学区房:在购买热点学校周边学区房时,家长们还需要仔细留意的一件事情就是房源的性质。[详细]

四、名校名师过度集中 “教育落差”难解决

家长的学区房之痛

教育资源不均衡,名校和名师过度集中,衍生了大批择校生,既违反了教育公平的原则,也产生了寻租腐败的空间。北京一位教育部门工作人员表示,与过去的权钱择校相比,就近入学是一大进步,形式上公平很多,但导致畸形拼房。

“如果学校之间教育差距大,就近入学也难免是句空话。”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有关部门改革的初衷不错,但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应优先于就近免试入学,但现在堵住“递条子”,也难解“拼房子”。

财经评论员马光远认为,小学生考试没有排名,但学校之间却搞排名,造成互相攀比。一些老百姓为获得更优质教育资源,只能去购买学区房。

专家表示,教育改革,应该多从教育部门自身“开刀”,不能总是折腾家长和孩子,要学会用最小的“伤口”换取最有效的改革推进。 [详细]

相关新闻图集

结语

当今,家长追逐“学区房”,择校而居,大把甩票子,无非是想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希望孩子能够得到更优质的师资。要想给“择学区房热”降温,除了为人父母者抚平心态之外,还要全力打压“伪学区房”兴风作浪发横财。不过,更当紧、更关键的则是,想方设法合理配置优质教育资源。“学区房”逆市疯狂涨价,无关“房事”,只关乎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