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教育 > 中小学 > 正文

小学二年级女生打响"压岁钱保卫战"

0
分享至
小学二年级的小女生,竟然自列清单,要全权处理自己的压岁钱;10岁的小男孩,竟然因压岁钱被没收而离家出走……

新华报业网讯 小学二年级的小女生,竟然自列清单,要全权处理自己的压岁钱;10岁的小男孩,竟然因压岁钱被没收而离家出走……

大年过完,临近开学,而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却在为自己的压岁钱使用权而“抗争”,这让不少家长感慨:为啥现在的小孩子都这么“爱钱”?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其实在8岁左右,孩子就会普遍出现“财商的敏感期”,这时的孩子更希望拥有自主权,因此建议“包办型”家长也不妨“松松手”,给孩子一点“财权”。(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璟)

压岁钱谁做主?

越来越多的孩子打起“保卫战”

小学二年级女生自列“压岁钱用途清单”

南京鼓楼区某知名小学读二年级的小姑娘琳琳前两天给妈妈的一个纸条吓了她一跳。原来,这是一张有关琳琳2016年压岁钱收入和用途的单子,上面记录了她收到的大部分压岁钱明细:奶奶5000元、外婆2000元、爸爸妈妈800元……小丫头竟然做了这么难的加法运算:共10800元。单子的第二部分竟然是如何使用压岁钱,其中包括:资助一名需要帮助的山区儿童2000元、买学习用品和书籍800元、请好朋友吃饭看电影一次300元……剩下的请爸爸妈妈帮忙存银行。

家长反应

虽然意外但很欣慰

“没想到她要自己‘管钱’。”琳琳妈妈告诉记者,她虽然意外但是还是颇感欣慰。“丫头能想到捐助山区的孩子,这是我所没有想到的。我会支持她去完成愿望。”

三年级男生担心压岁钱被妈妈“打麻将”输掉

小贤今年上小学三年级了,一直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从小到大每年春节的压岁钱都是交由妈妈保管的。可是今年小贤却一反常态,哭闹着让妈妈把所有的压岁钱都给他,妈妈觉得小贤越大越不懂事了,反复和儿子说,“现在你还小,妈妈帮你先保管着,等你长大了,再给你自己管。”可儿子就是死活不同意,并哭闹着“每次你都说帮我保管,可最后都变成是你的了,每次都看你拿我的压岁钱去打麻将,而且也从来没看你放回去过……”

家长反应

有些尴尬但考虑“放权”

孩子的哭闹让妈妈既犯愁又尴尬:伴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劝说已经不管用了。往后每年的压岁钱,是不是应该“放权”给孩子,让他自己管理呢?

为啥小孩子“爱管钱”了?

专家称孩子8岁起开始懂钱

随着经济发展,压岁钱的数额也随之水涨船高:少则几千,多则上万。面对这些压岁钱,家长的处理方法也各有不同:有毫不保留的全部给孩子的;也有给孩子一部分,自己替孩子保管一部分的;再有就是全部替孩子保管,声称孩子现在还小,还是要一门心思把学习学好,等孩子长大了,考上了大学之后再交由孩子管理也不迟,就如上述小贤和他的妈妈这样的处理真是不少。

专家提醒,其实细细观察就会发现,孩子在婴幼儿时期(也就是大约一岁半左右)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同时伴随着开始有了自主感,和发展起来的自我掌控感,这时孩子就已经会根据家人或周围人对钱的态度,感知到钱是个“好东西”。所以觉得在过年时大人们给他们的压岁钱,理所当然的就应该归他们所有。而这时如果没有合理的引导,在孩子内心无法真正理解父母的做法,就会模糊他们与人建立的清晰界限,这对孩子的未来成长都有影响。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且在三四岁时就开始有模拟物权交易的现象,而在8岁左右的孩子普遍都出现了“财商的敏感期”,这时的孩子更希望拥有自主权、自我掌控感,自尊自信。

“不给碰钱”孩子长大易“抠门”

部分家长因担心孩子太小,不能很好地处理和运用压岁钱,因此就限制或约束了孩子获得需要满足的一条途径,从而导致孩子进入成年后有可能带来的后果:要么就是挥霍无度,月光一族;要么就是抠得要命,吝啬小气。因为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合理的支配和运用金钱的经历、经验、由此而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所以就算未来进入大学或走向社会,仍可能存在着问题。

从小培养孩子财商,培养孩子抵制金钱“诱惑力”的能力

俗话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在全面理财时代,培养孩子的意识无疑非常重要;通过压岁钱,教会孩子如何正确花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也是个很好的契机——打理好压岁钱,从小培养孩子的“财商”,相信对于不少家长来说应该极具“诱惑力”。

财商一词最早源于美国,其定义为“让钱为你自己工作的素质”。和智商不同,财商属于一种可后天培养与熏陶的素质。就像情商一样,没有哪个人生来人际关系就处理得很好,也是需要和人打交道才能一步步提高。

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家长、同学的影响,孩子们对于自己掌控金钱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合理引导,打理好数千元的压岁钱,不仅仅对孩子和家长来说是一个考验,更能锻炼孩子的财商。

那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财商呢?

首先,不要把将压岁钱存起来当作教育孩子理财的唯一方法。

其次,家长们要定期给孩子一些钱,要鼓励孩子们合理地消费掉。可以指导孩子做消费计划和记账,让孩子们到超市购买自己喜爱的零食,玩具,学习用品,礼物,甚至衣服。

在孩子每次消费后,家长要和孩子及时地交流一下购物的感受,如问一下孩子这次消费是否必要、是否合理、是否满意?通过交流,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总结消费的经验和教训,慢慢地帮助孩子学会理智、科学的理财。

理财教育带给孩子们的不仅是一种消费观,更重要是会带给孩子一些内心的安全感。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女儿出嫁26年不回娘家!母亲过世不管,真相却让7旬老父痛哭流涕

女儿出嫁26年不回娘家!母亲过世不管,真相却让7旬老父痛哭流涕

趣文说娱
2025-07-02 13:49:49
放弃2年2340万!重签3年1410万!再见了约基奇,NBA只是一门生意

放弃2年2340万!重签3年1410万!再见了约基奇,NBA只是一门生意

世界体育圈
2025-07-04 13:27:31
男子想边“亲嘴”边发生关系,遭失足女拒绝,殴打失足女时被刺死

男子想边“亲嘴”边发生关系,遭失足女拒绝,殴打失足女时被刺死

汉史趣闻
2025-07-04 08:22:15
中方提了个要求,他信坐上被告席,女儿也被逼退位,赢家不是洪森

中方提了个要求,他信坐上被告席,女儿也被逼退位,赢家不是洪森

凉羽亭
2025-07-03 13:53:21
央视亲宣的抗日大片,还没上映又被举报,原因让人觉得可笑

央视亲宣的抗日大片,还没上映又被举报,原因让人觉得可笑

逍遥史记
2025-07-04 15:06:32
洪森彻底栽了,泰官员称随时攻入金边,求助中国成柬埔寨唯一出路

洪森彻底栽了,泰官员称随时攻入金边,求助中国成柬埔寨唯一出路

博览历史
2025-07-03 10:07:35
53岁汪峰再次喜当爹!5个孩子4个妈,前妻葛荟婕:又在繁殖了

53岁汪峰再次喜当爹!5个孩子4个妈,前妻葛荟婕:又在繁殖了

赵钇是个热血青年
2025-06-01 05:12:17
跟普京通话后“很不高兴”!与俄罗斯打交道,特朗普要学埃尔多安

跟普京通话后“很不高兴”!与俄罗斯打交道,特朗普要学埃尔多安

鹰眼Defence
2025-07-04 16:40:35
菏泽逃婚女子"社会性死亡"了:全网曝光无遮挡,4婚4离还要流产费

菏泽逃婚女子"社会性死亡"了:全网曝光无遮挡,4婚4离还要流产费

奇思妙想草叶君
2025-07-02 23:41:20
突发!特朗普宣布访华有三大目的?中方发出强烈警告:勿做两面派

突发!特朗普宣布访华有三大目的?中方发出强烈警告:勿做两面派

古史青云啊
2025-07-04 13:20:24
看到了以色列的对华发言,美国才愕然发现,原来中国已经这么牛了

看到了以色列的对华发言,美国才愕然发现,原来中国已经这么牛了

博览历史
2025-07-04 09:05:56
江苏一女子从不吃婆婆做的菜,一进厨房就反胃:真吃不下

江苏一女子从不吃婆婆做的菜,一进厨房就反胃:真吃不下

唐小糖说情感
2025-07-04 08:58:54
航拍现场:南京队,今晚奥体中心首练!跑道上正安装线阵音响!65769纪录有望被动摇?网友:你敢卖,我就敢来

航拍现场:南京队,今晚奥体中心首练!跑道上正安装线阵音响!65769纪录有望被动摇?网友:你敢卖,我就敢来

扬子晚报
2025-07-03 21:41:45
男篮世青赛超级大冷门!法国被淘汰无缘8强:中国队却被坑惨了?

男篮世青赛超级大冷门!法国被淘汰无缘8强:中国队却被坑惨了?

篮球快餐车
2025-07-04 05:19:57
收评:A股涨到3497点后回落,做好准备,不出意外,下周一这样走

收评:A股涨到3497点后回落,做好准备,不出意外,下周一这样走

说说史事
2025-07-04 16:17:01
石破茂反驳特朗普言论:作为独立国家,决不能让日本本土大米产量再减少

石破茂反驳特朗普言论:作为独立国家,决不能让日本本土大米产量再减少

环球网资讯
2025-07-04 15:02:02
听了以色列的对华最新发言,才发现,原来中国已经这么牛了

听了以色列的对华最新发言,才发现,原来中国已经这么牛了

猎火照狼山
2025-07-03 20:38:34
上海高温何时休?有盼头了!夏天越来越热需警惕“情绪中暑”

上海高温何时休?有盼头了!夏天越来越热需警惕“情绪中暑”

东方网
2025-07-04 11:47:06
宾大认错!取消跨性别运动员的所有荣誉,禁止跨性别运动员参加女子运动队

宾大认错!取消跨性别运动员的所有荣誉,禁止跨性别运动员参加女子运动队

大洛杉矶LA
2025-07-03 04:44:29
据传赵雅芝日子过得挺苦的,港媒爆料她被3个儿子长期啃老!

据传赵雅芝日子过得挺苦的,港媒爆料她被3个儿子长期啃老!

可乐谈情感
2025-07-02 06:21:40
2025-07-04 17:55:00

头条要闻

老人处理青蟹时被刺伤9天后离世 起初伤口仅米粒大小

头条要闻

老人处理青蟹时被刺伤9天后离世 起初伤口仅米粒大小

体育要闻

体坛最爽打工人:37岁被裁,工资领到72岁

娱乐要闻

李宇春身上的标签哪个才是真的?

财经要闻

茅台从3300跌到1700 泡沫破了酒才真香

科技要闻

被雷军"震惊"后,何小鹏"藏起"G7的战报

汽车要闻

纯电续航180km/或30万级 方程豹钛7四季度上市

态度原创

健康
亲子
游戏
家居
军事航空

呼吸科专家破解呼吸道九大谣言!

亲子要闻

幼儿园多名幼儿血铅异常,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新京报快评

六指玩家诉苦掌机难操作:网友3D打印送上神助攻!

家居要闻

合理布局 三口之家的温馨空间

军事要闻

俄美元首通话约1小时 讨论中东局势、俄乌谈判等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