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强的妈妈接到老师的通知,小强又在学校里打同学。她听了不禁火冒三丈,为什么好说歹说,小强的这种行为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她无奈地对抱怨说:“你说,我能不生气吗?”
要知道,没有父母不对孩子发脾气的,而且生气的情绪很正常,也有其理由,总归一句话:“孩子不听话”。然而,很少父母会去想为什么会生气。与父母们探讨生气的原因时,绝大多数都是指称孩子的不是,却少有人谈到自己内在的想法。
父母之所以会生气,是内心有了负向的想法,通常是出于以下四类:
不幸事件:视孩子不听话的行为是很严重、不得了的事,进而担心孩子将来会如何、如何。
应该、必须:认为身为父母者非对孩子的行为加以纠正或训斥不可,否则孩子难以改过向善。
无法、不能:觉得自己不能放纵孩子,无法忍受孩子犯错。
自责、内疚:觉得孩子的不好行为是自己的无能、没有价值、没有面子。
这些想法的确会令父母生气,只是我们从未想过两个问题:一是情绪的权利在自己,包括决定自己要不要生气;另一是这些想法不合理,合理的想法是孩子在成长中,错误在所难免,它没有什幺大不了;我不必非得如何;我可以接受;我也不必自责。
放下不必要的忧虑,容许孩子有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做个深呼吸!你能不生气的,让我来慢慢告诉你。别急,耐性也是情商的特质之一。
父母首先要对引发情绪的事件重新评估,改变原有的一些不合理信念,承认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困扰、不协调只是彼此的意见不合、看法不一致,并非大难临头也不需感到罪恶。当父母采取较合理的信念时,也就踏出反击情绪困扰的第一步,进而可以因此产生正向的情绪反应,也才能了解孩子的情绪反应,对子女表达出慈祥的关爱与支持,提供子女一个健全成长的环境。
摘自《父母效能培训手册》(钟思嘉、王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