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回到今天的题目:孩子不是一张白纸。若父母们对此有疑问,那一定是低估了我们对孩子的影响力。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活在这个世界里,每个人都不得不面临这样三类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其中,师生关系,将会影响到你与所有长辈、上级关系的搭建;同伴关系,将会影响到你与所有同事、朋友关系的搭建;亲子关系,则将会影响到你所有亲密关系包括恋人、夫妻等关系的建立。对孩子来说,亲子关系是生命早期最重要的,也几乎是唯一的关系。它对孩子未来构建自己的亲密关系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孩子就是在既有的关系网中降生的。他们一出生,就烙上了独特的印记,并与自己原生家庭的成员,有着深入血肉的关联。所以,单从这一点上来说,孩子生下来,就不是一张白纸。
在早期的生命里,孩子们是天生的观察者、模仿者。他们拥有强大的感受能力,但却没有判断力。因此,他们像海绵一样,凭着直觉吸纳父母爱他们的方式,再以同样的模式去和其他人相处。比如,我们常常会见到,父女关系好的女孩,往往会寻找像父亲一样的男人做丈夫;母子关系好的男孩,则倾向于寻找像母亲一样的女人做妻子。而那些父母婚姻关系破裂的孩子,大多数时候也同样难以拥有长久的婚姻。
通常情况下,如果父母吵架或者离婚,孩子会认为那是他的错误,并把父母的爱的缺席,错误归因为自己不可爱、不值得爱。父母曾经用冷漠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也只能学会用冷漠、疏离的方式对待与自己亲近的人。即使内心同样孤独和渴望爱,但他无法像大多数人一样建立和谐的亲密关系,因为他没有进行过爱的练习。在这样的人身上,像是有一层无法融化的坚冰,内里包裹着渴望爱的灵魂。
在早期教育中,父母的行为,以及每一次的决定,都会深刻影响孩子。而孩子所有的童年经历,都会化入血液,沉淀到潜意识里,然后伴他走向未来。这就是亲密关系中的“遗传”。这种遗传,源自孩子对父母的爱。由于这种强烈的爱,孩子会潜意识里认同父母的做法,甚至重复父母的人生。
在中国,由于家庭文化的特殊性,父母与孩子的联结更加复杂和牢固。这也让亲密关系模式的传承,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对孩子而言,他们生命最初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全部都来自于父母。正因如此,他们小小的生命,出于爱的缘故,会强烈地认同并追随自己的父母。当孩子长大后,他们面对爱人的说话方式,他们做决定的思维逻辑,他们面对问题的处理办法,都是在无意识中沿袭着父母曾经对待自己、对待另一半的模式。
有很多中国人信命。什么是命运?你坚定要做的事情,你一直在做的事,就会成为你的命运。从这个角度来说,亲子关系的本质,很有些宿命的意味,因为父母一直做的事,最后又变成了孩子一直重复做的事。但如果能够真正意识到这一点,也恰是我们能够破除这种宿命“魔咒”的开始。
如果你想破除这种“魔咒”,那么,就从亲子关系的第一课,给孩子建构安全感开始吧。
父母无条件的爱,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建构了好的安全感,孩子才会确认,自己是值得被爱的。如此,孩子才有可能在亲密关系当中,不过分依赖,保有一个从容的自我。而一个从容、懂得爱自己的人,才能真正获得一份和谐、稳定的亲密关系。
因此,接纳孩子、爱孩子,这是父母能够给孩子的最珍贵的礼物。具有包容和爱的亲子关系,是孩子的最大运气,因为父母可以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接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行为。千万不要说“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或者“你都这么大了,还哭什么哭!害臊不害臊”等。尤其在孩子脆弱、害怕、伤心、愤怒的时候,是他最需要父母的时候。此时父母的陪伴,是治疗孩子的最佳良药。
安排好你的时间表,并留出一部分给孩子。可以安排固定的家庭时光,陪孩子快乐地游戏,或者共同做一件事等。不需要纠结于做一件事非要有什么意义,孩子要学到什么东西。你的陪伴本身,就会是孩子宝贵的心理营养。简单的皮肤触碰,一个沉默的但包含爱意的拥抱也都非常有效。
简言之,父母需要牢记一个原则:学做一个成长的父母,智慧地爱孩子。好的爱,会塑造出了不起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