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给孩子可控感。
什么是可控呢?
经常有妈妈跟我说,是不是孩子一哭了我就应该去抱,孩子饿了我就应该去喂,孩子摔倒了我就去扶,可是外国的专家说得却是,他们总是说你不要着急,晾一晾他们没什么的,你晾一晾他们,反而让他们觉得他不能用哭声要挟你,到底是这样的?
我认为不是。关于所谓的国外专家的这种观点,专业上叫“哭声免疫法”。大家在微博上可以搜索“李雪爱与自由”的微博,她的置顶微博中,就有这个观点的详细阐述。
从孩子安全感建构的角度说,为什么说那种“晾一晾”的方法不靠谱?因为孩子没有语言,他只能用哭来告诉你他想要什么。在我们大人之间,我问:你能给我们带份饭吗?你回答:可以。小宝宝可不能说这些话。他想要表达一种需求的时候怎么办呢?只能用哭声告诉你。父母要对小孩子哭声敏感。如果你对他的哭声做过仔细的聆听,去分析,那么你就不会因为他一哭就焦虑,着急。
很多时候,家长一听孩子哭,头就大了,就希望他们赶紧停止哭,于是就手忙脚乱。其实,孩子哭的时候,首先要让孩子知道,我们在。要及时给孩子反馈,接纳孩子的需求和孩子的情绪,给予安抚,但可不必立刻给出解决办法。比如孩子在小床里哭了,你可以轻轻摇摇,轻声哄孩子,但可以少缓一小会儿去抱TA,这样一方面稳定孩子的情绪,一方面可慢慢教会孩子学会适当的等待。父母对孩子的情绪和需求越敏感,孩子越觉得外界“靠谱”,安全感的建构也将更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