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教育频道综合:最近,北京摔童案中的韩磊被判死刑,引发了各界广泛关注,媒体在采访韩磊父亲时曝出其小时候的成长经历:从小父亲不在身边,遇到不高兴的事就用摔东西来发泄……心理专家指出,孩子小时候的一些暴力倾向,往往被家长忽视,认为孩子还小,长大了自然就会好了。但实际上,这些不良习惯往往为成人后的行事埋下祸根。南宁的数位心理咨询师们列出了或导致孩子暴力的一些家庭因素,如果你也是一位家长,不妨看看。
模仿 孩子暴力有时是向父母学的
“我最近就接待了好几个家庭的咨询,主要问题也是孩子在行事中往往出现暴力倾向。”米尔顿身心发展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咨询师吴向东向本报记者介绍道,俗话说“三岁看老”,小时候如果动辄以打人、摔东西等方式来处理矛盾,孩子会养成习惯,长大了一时控制不住,就很容易出问题!有一个咨询者,从小习惯了用拳头处理问题,成大结婚后,有不顺心就打妻子,后来妻子实在无法忍受走了,他才意识到,是自己身上出了问题,于是来做心理干预。
而从找他咨询的案例来看,很多孩子身上的暴力行为其实是向父母学的!有的父亲动手打母亲,或是父母打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孩子就会觉得:“爸爸或妈妈也打人,我也可以这样对别人!”在青春期之前,家长对孩子的暴力行为还可以“压”得住,到了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孩子叛逆心更重,这时就“压”不住了。所以,吴向东认为,发现孩子在处理问题时有暴力倾向,得在孩子青春期之前就引导好。
压抑 父母完美主义也易致孩子暴力
对孩子表现出的暴力倾向问题,南宁市关心下一代教育研究所的心理咨询师苏畅向本报记者谈了她的观点,父母尤其是母亲要求过于完美,这种环境下也可能会导致孩子暴力。孩子会觉得自己永远达不到父母的要求,久而久之,孩子就用暴力的方式来表达他(她)内心的不开心。苏畅就见过一位3岁多的孩子冲着母亲拳打脚踢发脾气,母亲很吃惊:“这么小就暴力了还了得?”其实在苏畅看来,这很正常,因为孩子和成人一样,面对不开心,压抑久了,总有一天会爆发。
另外,父亲过于严厉也易出现问题,很多父亲在单位是领导,回家后没能转换好身份,对孩子也以领导的角色来命令他(她),达不到家长的要求就批评,也易导致孩子使用暴力的行为来反抗。
总之,苏畅认为,孩子不会无缘无故地暴力,家长首先应认识到根源在哪?才能“对症下药”。另外,夫妻间不睦,常吵架;夫妻双方教育孩子不一致;隔代宠爱与孩子父母教育要求的不一致等等,都或有关系。
孤独 缺乏陪伴也会成就暴力
孤独也有可能成为暴力的土壤!南宁市磐石家庭教育机构的心理咨询师薛嵋嵋称,前几年,该机构在贺州的几所小学做过一项调查,其中有一项是孩子心中的好父母是怎样的?其中的一个答案惊人的一致,数十位学生表达的心声是:“能陪伴我,并告诉我什么是对的。”在回答“喜欢什么样的妈妈”这一问题时,一般人可能认为孩子会选择“给我自由,没那么多管束的妈妈”,但很多孩子选择的是“会对我唠叨的妈妈”。这是一份让人心酸的调查,因为当地的留守儿童多,父母给孩子的陪伴很少,孩子们宁愿要一个唠叨的妈妈,也不愿意没人理。
其实,在城市里,很多孩子又何尝不是“留守儿童”?父母忙于工作,给予孩子高质量陪伴的时间太少。而事实证明,缺乏陪伴、内心孤单的孩子,处事走极端的几率更高。
“家族遗传”原生家庭是更深层次的原因
苏畅认为,如果要探究孩子暴力行为的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或与孩子父母的原生家庭有关。原生家庭的影响就像一条船行驶在海上,看得见的是海面的冰川,而海下的冰山更容易让船触礁。如果父母小时候从原生家庭里带来了太多的负能量,比如父母的性格是很少微笑的,家里从没有“阳光”,对孩子总是很挑剔,不让孩子自主做一些他(她)想做的事,总是害怕这样害怕那样等等。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即使家长不骂孩子,也不轻易批评孩子,孩子也往往会觉得无安全感,有时甚至用掀桌子等行为来抗拒。
南宁市磐石家庭教育机构的心理咨询师薛嵋嵋也认为,父母对孩子的管教,和父母小时候在原生家庭受到的管教方式有很大关系。因此,如果发现孩子有暴力倾向,父母对自我的认识就很重要。
引导 让孩子明白处理问题的 方式不止一种
了解了孩子暴力行为背后的根源后,在引导孩子方面还需注意些什么问题?对此,几位咨询师也有自己的看法。薛嵋嵋咨询师认为,这要分年龄来看,如果孩子在3岁以前,相对好引导。这时孩子虽有表现出打人等行为,但他们的意识其实并不强,常常不是故意为之,这时家长就要坚定地制止,并明确告诉孩子这样的行为是不允许的。等孩子再大一些了,就要和孩子提前约定好一些管教的方式,如果孩子犯错,就用约定好的方式进行管教,但家长特别要注意的是,管教不能带有家长自己的情绪,而是就事论事。否则,容易变成数落、发泄,那是家长自己为了缓解内心焦虑的行为,对孩子根本无益。而看到电视或报纸对一些犯罪行为的报道,也可以适当引导孩子,让他们了解到,如果从小就用暴力解决问题,将来就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后果。
吴向东认为,在发现孩子用打人、摔东西或其他暴力方式去解决问题时,要明白这其实是孩子的一种应激反应。家长应让孩子懂得,处理问题的方式不止这一种。这就比如从孩子小时只吃老友粉,长大了就只有这一种选择,桂林米粉、螺蛳粉等其他粉都不吃。家长要做的,是让孩子去适应不同的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
不少暴力犯罪根子竟在家庭教育
北京女童被摔案
今年7月23日,被告人韩磊、李明驾车至大兴区因停车问题与李某发生争执。随后,韩磊将李某的女儿孙某某从幼儿车内抓起摔在地上,李明当场驾车带韩磊逃离现场。7月26日,被摔女童经抢救无效死亡。11月29日,韩磊二审被维持死刑原判。
媒体报料:有文章认为,这是家庭品格教育的缺失在韩磊身上结出的恶果。
从小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照顾两个孩子根本忙不过来,更说不上教育。
由于家里面没有爸爸在身边,韩磊从小经常受到高年级同学的欺负。
1988年,韩磊的妈妈新买的一辆自行车放到楼道里被盗。14岁的韩磊一气之下也偷了一辆自行车卖了5元钱,结果被行政拘留13天。此事让韩磊进了工读学校。后来初中没毕业的韩磊就退了学,开始和一些小青年在社会上混。18岁时又因为在公交车上打架被行政拘留10天。
韩磊的朋友说,韩磊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生气时喜欢摔东西。韩磊在特别生气的情况下,手边有什么就摔什么,摔东西已经成了韩磊的一种发泄方式。摔完东西之后他气就消了,再向别人道歉,再帮别人去买新的。
药家鑫案
2010年10月20日22时30分许,药家鑫驾驶陕A419N0号红色雪弗兰小轿车从西安外国语大学长安校区返回市区途中,将前方在非机动车道上骑电动车同方向行驶的被害人张妙撞倒。药家鑫恐张妙记住车牌号找其麻烦,即持尖刀在张妙胸、腹、背等处捅刺数刀,将张妙杀死。逃跑途中又撞伤二人。同月23日,药家鑫在其父母陪同下到公安机关投案。2011年6月7日,药家鑫被执行死刑。
专家分析:家庭教育粗暴,造成性格不健全。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药家鑫的“老师”虽然属于成功人士,却显然不是一个成功的老师。药家鑫的父亲在他小时候对他太过严格,经常打他,还曾把他关到又黑又冷的地下室。这种教育方式显然达不到教育人的作用,并且在药家鑫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阴影,使他自尊心和自信心长期受挫。药家鑫的家庭教育方式极为不当,属于虐待型的家庭,这样的教育方式教育出来的只能是问题少年。因为自卑还造成了他孤僻的性格,情绪积淀而不得发泄。
李双江之子李某某案
2013年2月19日,北京市海淀分局接到一女事主报警称,2月17日晚,其在海淀区一酒吧内与李某某等人喝酒后,被带至一宾馆内轮奸。2013年3月7日,李某某等人因涉嫌轮奸已被依法批捕。2013年11月27日,二审法院裁定此案维持原判。李某某因强奸被判刑10年。
在这起强奸案的认定中,李某某等人的暴力与胁迫是被认定为强奸罪的关键问题之一。
据了解,这并不是李某某第一次出现暴力违法行为。2011年9月6日晚,他在北京市海淀区亿城西山华府小区门口伙同其友将彭姓小区业主夫妇打伤,后被小区其他住户合力拦截,后被拘留,据称未被拘留超过15小时。事后,其父李双江前往医院探望伤者并作了道歉。
心理医生认为:李某某犯的错误与其成长环境脱不了干系。父母的成就,为他的成长带来很多不应该拥有的东西,没有让他学会责任与公平。李某某得到的机会与赞赏比同龄孩子多得多,在孩子的眼里,所有的东西得来太容易了,他没有参与努力和奋斗的过程,感悟不到其中的艰辛。家长把孩子这块的权利剥夺了,让他不知道什么是责任,自我意识膨胀,用来约束自己的超我部分没有形成,或者由父母来帮他完成了。